電 話:18937133779
網(wǎng) 址:http://oaoy.cn
郵 箱:zboao@qq.com
十老之一張元濟
1947年的中國,四處彌漫著內戰(zhàn)的硝煙。國民政府在軍事上連吃敗仗,經濟上也逐漸陷入困境,生產萎縮,市場蕭條,物價不斷上漲。人民群眾反饑餓、反內戰(zhàn)的呼聲日益高漲。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,北平、南京、上海等地工人和學生抗議示威活動此起彼伏,聲勢浩大。越來越多的社會知名人士也加入其中,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。
國民黨暴力鎮(zhèn)壓學潮
1947年5月20日,集合在南京的寧、滬、蘇、杭的6000多名學生向國民政府請愿,在珠江路口與軍警搶奪水龍頭時的場景。
1947年5月,中共中央上海局根據(jù)中央關于群眾運動的指示,決定利用紀念五四運動的機會,將各校分散進行的斗爭逐步匯合起來。劉曉、劉長勝、沙文漢等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一致認為:此時在南京、上海、北平等大城市發(fā)動一次震驚中外的反饑餓、反內戰(zhàn)運動,將群眾斗爭推向新高潮的時機已經成熟。在各地黨組織的統(tǒng)一領導下,南方和北方的多所大學都積極行動起來,準備組織一場統(tǒng)一的抗議活動。
5月15日,南京各大專院校的學生3000余人走上街頭,在向饑餓宣戰(zhàn)!向制造饑餓的人宣戰(zhàn)!的口號聲中,云集到國民政府教育部門前請愿。面對洶涌的學潮,國民政府采取高壓措施,緊急頒布《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》,嚴禁10人以上的請愿和一切罷工、罷課、游行示威。
但學生們并未退縮,南京、上海、北平等地各院校學生都于5月20日舉行了游行。其中,集合在南京的寧、滬、蘇、杭的6000多名學生向國民政府請愿,提出增加全國教育經費等5項要求。學生們高唱著《團結就是力量》,一路高呼口號向前進發(fā)。當天恰逢國民參政會開幕,國民政府早已布下重兵、嚴陣以待。當游行隊伍到達珠江路口時。軍警突然發(fā)動襲擊,制造了極大的混亂。當場受傷的學生達104人,重傷19人,被捕28人,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五二○血案。
五二○血案發(fā)生后,國民政府并未停下迫害學生的腳步。在北平、天津、上海等地舉行的聲援活動也都有特務、軍警的干擾,學生們遭到毒打和逮捕。
面對敵人的進攻,中共中央上海局在五二○血案發(fā)生當晚就召開緊急會議,研究對策,決定要更廣泛地發(fā)動學生、群眾,以更充分的組織和更有力的抗議向當局發(fā)起反擊,號召各地愛國學生進行總罷課;同時也要廣泛爭取社會各界特別是知名愛國民主人士的力量,以各種形式支持和聲援學生運動。
各界名家聲援學生
1947年5月20日,北平各院校和部分中學的1.5萬人上街游行。
五二○血案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,各界人士紛紛起來聲援。從5月21日起,教育、文化、工商各界和中國民主同盟、中國民主建國會、中國民主促進會等民主黨派接連集會,強烈譴責國民黨當局的野蠻行徑,要求釋放被捕學生。一個月內,在報刊上發(fā)表署名文章,聲援愛國學生的教授、作家、知名社會人士就達到400余人,參與營救學生工作的律師和有關團體負責人等也有200余人,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浪潮。
在這股聲援和抗議的浪潮里,上海各大學民主教授聯(lián)誼會是其中一支十分活躍的力量。中共中央上海局通過這一組織發(fā)動上海交通大學、復旦大學等學府的著名教授舉行罷教或聯(lián)名發(fā)表書面意見,譴責國民政府,要求釋放被捕學生。其中,由陳叔通、張元濟、李拔可、唐文治、張乾若、葉景葵、胡藻青、項蘭生、陳漢弟和錢自嚴,10人聯(lián)名上書時任上海市市長吳國楨、淞滬警備司令宣鐵吾的事件引起轟動。
這份上書是由陳叔通起草,內稱:夫學潮有遠因,有近因,遠因至為復雜,姑置不論,近因則不過是學校以內問題,亦有因生活高漲,痛齒切膚。而推源于內戰(zhàn),此要為盡所同情,政府不知自責,而調兵派警,如臨大敵。更有非兵非警參與其間,忽而毆打,忽而逮捕學生亦人民也,人民犯罪有法庭在。不出于此,而于法外任意處置,是政府先已違法,何以臨民?并提出將逮捕學生速行釋放,由各自學校自行開導的要求。
當時上?!洞蠊珗蟆芬浴妒仙蠒窞轭}對此事進行了報道。
上書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,是因為這10位都是社會名流與大家,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與號召力。10位都已是耄耋之年,德高望重的老者說話更有分量。如今,連這些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們都憤然而起,為學生們說話,其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可想而知。
吳國楨、宣鐵吾等對此大為惱火,但懾于他們年高德劭,在社會上有很高聲望,吳、宣二人不敢妄動,便想采取茶話會形式請他們去談話,但都被拒絕。最終,國民黨當局迫于輿論壓力,不得不釋放全部被捕學生。
十老上書反映了國民政府失道寡助、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,也說明各界愛國民主人士對學生運動的普遍同情與支持。10位老人里,論威望和資歷最高者,當推商務印書館原董事長張元濟。
張元濟時年80歲,從商務印書館退休多年。抗戰(zhàn)期間,他不與日本侵略者合作,蟄居滬上以鬻書賣字糊口。好不容易盼來上海光復、抗戰(zhàn)勝利,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國內戰(zhàn)爭不斷升級,和平恢復無望的嚴峻局面。居高不下的軍費開支引發(fā)巨大的財政赤字,進而導致惡性通貨膨脹,使得包括商務印書館在內的許多民族企業(yè)繼續(xù)陷于困境,無法重獲生機。原本早已對外宣稱身在江湖的老人再也無法安心。一直謹慎避免參與政治的張元濟,能夠和另外9位長者一起,一反常態(tài)地打破沉默,公開對國民政府提出批評,可知他們心里對于當局的不滿已到了怎樣的地步!
1952年9月,陳叔通在北京向有關部門匯報了當年十老上書一事,提請中共中央妥善安置這些老者。中央有關部門向教育部部長馬敘倫深入了解此事。隨后,馬敘倫寫了一份材料,發(fā)函送達上海。除已故的陳漢弟、葉景葵、李拔可,在上海的張元濟等6人、在北京的陳叔通都得到妥善安置。